在香港購買金融商品,主要是因為二大原因和優勢: 一、香港是一個高度自由化的金融市場,商品自由競爭帶來商品高利率 二、香港的金融監管體制建全,您投入的資本有所保障

自由競爭的金融市場
香港的保險業有一百七十年的悠久歷史。現時,香港的獲授權保險公司總數達一百五十七家,保險中介人(包括公司/個人)則超過七萬,提供種類繁多的保險和風險管理服務。而香港是全亞州甚至是全世界經濟自由度最高的地方,由美國傳統基金會與華爾街日報所發佈的經濟自由度指數來看,香港已經蟬連20年為世界第一了。
而在這樣的環境下也讓香港的金融產業蓬勃的發展。相對來說,台灣的金融環境是一個封閉的金融環境,例如台灣的A保險公司想推出一個儲蓄型商品,政府就會限制其利率不可高出四大行庫兩年期定存的利率多少碼,也因為這樣的環境讓台灣的金融商品又貴又低利,可怕的是台灣的居民卻渾然不知且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一個金融環境。
但香港不一樣,再一樣的環境中,因為彼此公司都是在競爭,所以每間公司都會推出在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商品及利率,不然根本招不到客人,也因為這樣的競爭環境,更讓香港的整個金融產業不斷的再進步與成長,相對的也讓身處這樣環境的居民擁有高利的儲蓄環境。
台灣整體的保險儲蓄環境不到2.5%,但香港的保險公司利率卻可以達到5%,也許您會覺得2.5%與5%才差2.5%;但如果我們做一個簡單的表格:假設我們每年存10萬元,存10年看看在未來的30年間,這2.5%到底相差多少呢?

螢幕快照-2014-03-16-17.44.48一樣的條件,同樣在10年內存入100萬,但在第30年時這 2.5% 的差距已經讓兩邊差到150萬了。

健全的監管制度

而,如果從金融管理的角度上來看,香港與台灣對保險公司的監管可以說是完全不同

rbc

首先,台灣對保險公司的監管數據是看資本適足率 (如左圖定義),需達200%。從數字上看來,看似很嚴格,旦先不說台灣一堆保險公司連150%都不到,這網路上一查就有。且如果真的看透資本適足率的定義會發現,根本沒有監控到保險公司的償還能力,因為所有數值都只跟資本與資產有關,完全不管他的待償還金額有多大!

這樣會造成什麼問題呢?打個比方說,假設說A公司資產有100元;負債有300元,但只要A公司的資產中100元有50元以上是投資在非風險性資產,這麼一來,A通司的資本適足率就有超過200%了。

因此,這樣會造成在這些指標量化上的數字好看,可是其實卻是一間完全沒有償還能力的保險公司。

那香港呢?這部份他們是怎麼作管理的?我們來到香港的主管機關叫做:保險業監管處 (http://www.oci.gov.hk/),在網頁內直接了當的說明香港保監處對於保險公司的監管原則是:

所有經營一般業務的保險公司須在香港維持一定的資產,數額不少於其香港一般業務凈負債的80%及因應該業務而適用的償付準備金的總和。

也就是說,設立在香港的保險公司至少有法律所規定的 80% 以上的償債能力;所以當保險公司要倒時,至少都還有 80% 以上的償債能力,而且 保戶的優先求償權力是在其他金融機構之前的。

那我們來看看如果台灣保險公司倒了會怎樣 很多保險業者都會說台灣每一筆保費都會有提撥安定基金來保障保護喔~聽說安定基金有好幾十億呢 我們直接看法源吧! 95年修訂的人身保險安定基金動用範圍及限額
第三條文 理面很清楚:身故賠償每位保人最高300萬新台幣,而保險公司推出的儲蓄險來請保護當退休金存的解約金 再第四項也很清楚的指出最多只賠100萬新台幣。 那這樣比起來,到底台灣安全還是香港安全應該可以自己評斷吧。
那麼,接下來我要怎麼開始?

您可以在我們所整理出來的幾個香港較大型的保險公司名單中,了解這些公司的歷史背景以及其所能夠提供給您的商品,以便可以早日達成您自已對自我的財富目標規畫或人身安全的保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5283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